close

租房住?談何容易!一對年輕夫婦的租房買房之困

房價節節攀升,年輕人的租屋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人開始徘徊在買房和租房之間,但另一些人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選擇租房。

買房,租屋,真的只有字眼上的差別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對年輕夫婦面臨的兩難困境,就是鮮明的答案。

孩子出生成“黑戶”

“專家有專家的道理,可現實中哪有這麼簡單!”站在租來的房子裡,蘇明感慨地說。

蘇明和妻子韓思今年分別32歲和34歲,老家都在內蒙古赤峰市的農村,是典型的由“跳龍門”成長起來的“新市民”。兩人均於2005年研究生畢業,目前都在內蒙古一所大學任講師。

蘇明說,結婚之初,覺得考大學、讀碩士、找工作都很順利,工作也都在事業單位,雖然沒啥積蓄、租房子,可勁頭很足。如今,夫妻倆卻時常為買房的事發愁!

與此同時,當地的房價卻直往上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房產管理局獲悉,2004年底,呼和浩特市的新建商品住房平均售價僅為每平方米1590元,目前每平方米已超過3000元。

由於買不起房,2007年兩人結婚後一直租房子住,至今租屋網已換了兩次住所。考慮到收入低、房價高,夫妻倆本想先租房住,待有些積蓄時再改善住房條件,可今年1月女兒出生後,原有計劃驟然被打亂了。

蘇明說,兩人已到了必須要孩子的年齡。由於租屋網無房,夫妻倆目前都掛在單位的集體戶上。孩子眼看快1歲了,卻無法報戶口,因為集體戶不收小孩。

韓思對記者說,夫妻倆本想先租房住,過幾年有了積蓄再買房,可眼下看,很多方面逼得砸鍋賣鐵也得買。 “租房沒啥,可孩子不能總是'黑戶'吧?再說今後孩子怎麼上幼兒園、上學呢?”

2008年,呼和浩特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房屋出租收入為20267元。蘇明算賬說,2005年剛工作時,夫妻倆每人每月實發的工資為1240元。去年評上講師後,每人每月的實發工資提至1540元,加上每年1500元的崗位津貼,以及他假期去兄弟科研單位“幫忙”的收入,夫妻倆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2000元,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可眼下,他們一家三口和母親住在租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裡,每月租金900元;三個大人,每月生活費最低600元;孩子每月僅奶粉就需4桶,加上其他零散開支,每月租房子花費在800元以上。扣除這些花費,一家人每月最多節餘700元左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aryduck 的頭像
    scaryduck

    咖啡豆

    scary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