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欣賞精湛石雕 感受古樸民風 體驗民宿

 

魚木寨裡好風光

凡是去過魚木寨的人,他們大多有過觸摸歷史與從前的驚訝與感歎,每當看到突兀于懸崖之上的古寨,的確能夠在驀然間給人以強大的視覺衝擊。但之後,古寨的荒僻,古寨的遙遠,註定將成為人們縹緲的記憶。

隆冬時節,記者一行翻山越嶺再次走進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魚木寨,去感受一段塵封的歷史。

地理:四周絕壁易守難攻

魚木寨位於利川市謀道鎮與重慶萬州龍駒交界處,東距利川61公里,西距萬州60公里。四周皆絕壁,這裡有土家古堡、雄關、古墓、棧道和民居,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家山寨。數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關險道驚心動魄,村民生產生活用具古樸傳統,民族風俗別有風味,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

記者一行乘車從利川市城區出發,汽車穿過崇山峻嶺,經過2個小時的顛簸,終於抵達魚木寨。它坐落在群山之中,澎湖民宿遠看像一座城堡,又似一尾巨魚遨遊于雲海之間,寨門樓建立在山脊上,四面懸崖如削,寨上林木蔥蘢,寨門樓由當地的綠豆砂巨石砌就,是為防禦嘉慶年間白蓮教徒的侵擾修築的。據鑲嵌在寨樓內的碑文記載,門樓建于嘉慶4年(1800年),距今有210年的歷史了。寨門樓前是一條1米寬的關卡,兩邊是懸崖深谷,走在關卡上就如走在獨木橋上,令人膽戰心驚。

文化:古墓成群雕刻精美

沿著青石板小路往前行走,眼前豁然開朗。依山的層層梯田,像詩行鑲嵌在大山中,農家的房屋坐落在田邊坡坎,屋簷下掛著黃澄澄的玉米和紅燦燦的辣椒,房子結構或木質或石質或石木結合,組成土家人特有的居住模式。

記者沿路看到,寨子裡到處都能看到“石頭產品”——石磨、石缸、石桌、石凳、石盆、石碾、石瓢、石路、石牆、石屋……這是魚木寨孕育的土家族青石文化,是青石與魚木寨人完美的結合。魚木寨的文化是刻在數以百計的石碑上的,這些石刻文化讓土家人的歷史堅硬而恒久。記者仔細數了數,澎湖民宿寨記憶體有清代碑墓數十座,碑高在五米以上,造型有塔式、牌坊式、牌樓多層式、圈頂式、平臥式等多種,雕工都很講究。大都有精湛的石雕,石雕多取材自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式樣豐富,人物花卉圖案一應俱全。

民俗: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寨內的村民,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飲食、婚喪、建築習俗。”據魚木寨管理所的同志介紹:“這裡的村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姑娘愛繡‘花襪底’,做‘布涼鞋’;男子善飲包穀酒,土家風味的‘甜酒糯米湯圓’、‘陰米子’、‘土臘肉’、‘合渣’至今仍是主要飲食。”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魚木寨裡,至今還流傳著“坐活夜”習俗。即老人還沒去世前,就搭建靈堂請來歌師跳喪,這種用喪儀來進行的壽誕習俗最初起源于原始社會。由此可見,土家人具有對生與死、悲與喜相生相剋、相反相成的辯證認識以及重死樂生的文化精神。

在魚木寨,哭嫁是每位姑娘的必修課。在結婚前幾天,待婚姑娘就要開始哭嫁。每到天黑,澎湖民宿親鄰少女婦嫗邀約待婚姑娘家,邊哭邊唱。哭嫁歌內容相當豐富,其形式有單哭、對哭。因而相對應的還伴有娘哭女、妹哭姐、嫂哭妹、哭十姊妹等內容。

旅遊:風景秀麗亮點紛呈

近年來,隨著利川旅遊業的發展,到魚木寨來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政府不惜花費重金,修通了從謀道集鎮到魚木寨的水泥路,當地村民借機生財,先後辦起了花蓮民宿,能提供簡易的餐飲和住宿。

穿行在魚木寨這片土地上,只見風景秀麗、亮點紛呈。三陽關是魚木寨的一道出口,位於寨子的下端,隱于老崖隙中,也是魚木寨的一道險絕風景。整個山寨一個寨門進,一個關口出,獨特地貌國內罕見。三陽關也建有一座寨門,雖不如寨樓那麼雄偉壯觀,但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寨門也是用綠豆砂石築成。出寨門後,是一條用條石鋪成的“之”字形下山小路。記者看到,那小路不是在岩壁上鑿出來的,而是在峭壁上鑽出洞眼後,再將打制好的石條嵌插進去的,走在路上,就如在空中行走。

三陽關左側岩壁上的通道,是在岩壁上插入石條做成的階梯,每級階梯均是將條石一頭插入岩壁,一頭懸空,因而當地人稱為“亮梯子”。記者看到,“亮梯子”的每級之間沒有挨攏,走在上面的人,從梯子的空隙之間往下看,就是萬丈深淵,因而,從“亮梯子”走的人,都得手腳並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也不過如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caryduck 的頭像
    scaryduck

    咖啡豆

    scary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